洋山港吞吐量創新高,上海港穩居全球第一彰顯外貿“硬實力”
2025-09-13 16:13:41
來源:海力物流
發布時間: 2025-09-13 16:13:41
來源:海力物流

上海盛東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奚敏華表示:“港口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洋山港貨物吞吐量的持續攀升,正反映出我國GDP不斷增長的積極態勢。9月11日,在中宣部組織的“活力中國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中,記者走進洋山港了解到,今年8月,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502萬標準箱,刷新歷史紀錄。作為全球最大的深水港之一,洋山港8月完成257萬標準箱,同樣創下歷史新高。
東海大橋上,運輸集裝箱的卡車川流不息。橋的盡頭,便是全球單體規模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洋山四期。碼頭現場,大型集裝箱層層堆疊,巨型橋吊高效運轉,一艘艘遠洋貨輪有序停靠,等待裝卸完成后駛向全球。洋山港可實現24小時連續作業,單晝夜吞吐量高達27000標準箱,這一世界級樞紐港的表現,是我國外貿韌性與活力的直觀體現。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一艘大型貨輪可裝載約2.5萬只集裝箱,貨物種類豐富,涵蓋化妝品、食品等多種品類。需低溫保存的貨物則使用專用冷藏集裝箱進行運輸。自2021年推行新型作業模式以來,出口集裝箱每箱可節省成本400元,進口每箱節省200元,顯著降低了企業的跨境物流綜合成本。
“上海港連續15年保持全球集裝箱吞吐量第一,離不開上海海關、邊檢等口岸單位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跨境電商和國內多個行業的迅速發展,以及長三角區域經濟的有力支撐。”洋山港工作人員指出,作為跨境貿易的主要通道,海運正展現出強勁動能。
洋山海關物流監控四科副科長吳坤飛介紹:“今年1至8月,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已突破3500萬標準箱,繼續位居全球首位。尤其在5至8月跨境電商旺季期間,洋山港處理的跨境電商集裝箱量達12.8萬標箱,同比增長27%。”
針對傳統海運中存在的“重復查驗、轉關繁瑣”等問題,上海創新推出“聯動接卸”模式。吳坤飛表示,該模式將洋山港與周邊港口整合為統一作業區,實現進出口貨物“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有效提升了通關效率,降低了企業成本。
他進一步解釋,“聯動接卸”在傳統“水水中轉”基礎上實現了“水水直聯、多港互動、內河承接、洋山裝卸”的一體化監管。進口貨物可在洋山海關完成查驗放行,經專用駁船轉運至目的港后直接提離;出口貨物運抵洋山后海關優先安排查驗,極大縮短出港時間。
2025年最新開通的海寧港—洋山港“聯動接卸”業務,將海寧港作為上海港的延伸,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提高了運作效率,緩解了口岸周邊交通及監管場所的疏港壓力,構建了更加低碳、暢通的物流環境。
此外,根據國際海事組織要求,自2025年5月1日起,部分海域船舶燃油含硫量上限將從0.5%降至0.1%。為保障國產超低硫船用燃料油加注業務順利開展,洋山海關提前掌握燃料油入庫計劃,“一對一”指導企業完成儲罐性質變更,“點對點”實施線上快速審批,幫助企業優化庫容布局。
據洋山海關綜合業務四科科長陳永華介紹,通過“兩倉功能疊加”監管模式,船用燃料油出入庫流轉時間節省超50%,有力提升了港口的國際競爭力。國際航行船舶保稅燃料供應服務是衡量港口國際化水平和配套服務能力的重要指標。2022年,在上海海關支持下,上港能服公司設立LNG保稅倉庫,并在洋山港完成我國首單保稅LNG“船到船”加注作業,使上海港成為我國首個、全球少數具備該項服務能力的大型港口。2023年以來,洋山港LNG加注量持續保持全球前三。
關鍵詞:洋山港,上海港,吞吐量,集裝箱,全球第一,聯動接卸,跨境電商,物流成本